上海多个小区门禁卡二手平台上150元就能买到!“第一道防线”为何形同虚设?
社区门禁系统本应是居民小区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但据新闻媒体报道,上海多个小区的门禁卡如同普通商品般在“闲鱼”等平台被明码标价、随意买卖,令这道防线形同虚设。
门禁系统模块设计初衷,是通过物理隔离与技术认证的双重保障,为居民营造安全、私密的居住环境。但据媒体调查,只需150元就能在二手平台上购买到上海多个小区的门禁卡,且这些卡片能“正常开启对应单元门”。更令人不安的是,卖家自称是房产中介,卡片是“从物业公司高价购买来的”。
技术角度看,当前大多数小区使用的IC卡门禁系统存在很明显缺陷。这些系统多采用低频(125kHz)或高频(13.56MHz)的RFID技术,卡片信息可通过普通读卡器轻易复制。记者曝光的“8.88元包邮”卡复制业务,正是利用了这种技术漏洞。而物业公司对门禁卡管理的松散态度——“业主或租户搬家后,物业不负责回收门卡”,更使得流失的卡片成为二手市场上的“流通商品”。
门禁卡交易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畸形繁荣,需求方除了潜在的不法分子外,快递、外卖小哥也构成了主要群体。这从侧面反映出当前社区管理中存在服务需求与安全管控的矛盾——当正当职业者因工作需要频繁出入小区,却被门禁系统挡在门外时,他们被迫寻求非正规渠道处理问题。这种矛盾不解决,仅靠打击二手交易无疑是治标不治本。
门禁卡非法交易的背后,是一个多方主体责任失守的监管困局。物业工作人员承认“知道网上有人转卖的情况,但物业并无执法权,只好任其发生”,这种消极态度其实就是对业主安全权益的漠视。门禁卡本质上是物业与业主之间服务合同的凭证,物业有责任建立完善的卡片发放、回收和注销机制。现实中,许多物业公司为节省成本,长期不更新门禁系统,也不对流失卡片进行技术性失效处理,这种管理惰性直接助长了卡片非法交易。
二手交易买卖平台同样难辞其咎。“闲鱼”等平台的社区信息发布规范中,涉及“人身隐私、安全类”的商品本应属于禁止发布内容,但“门禁卡”却能轻易成为搜索关键词并完成交易,说明审核机制存在漏洞。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卖家以“房产中介”身份为掩护,使非法交易更具隐蔽性和“可信度”。平台方若不能通过技术方法主动识别、拦截此类交易,仅靠事后删除,无法遏制乱象蔓延。
从法律视角看,若卖家明知买家用于非法用途仍售卡,属于违反法律犯罪活动的帮助行为。但在现实中,执法机关对此类“小案”往往关注不足,难以形成有效震慑。同时,业主因过失导致门禁卡外流造成损失需承担赔偿相应的责任的法律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也鲜有案例,导致法律威慑力大打折扣。
门禁卡交易乱象,需要从技术和制度两个维度寻求系统性解决方案。物业行业应加速门禁系统迭代更新。特别是新建小区,应将门禁系统安全性作为智能化建设的核心指标。对于暂时无法全面升级的老旧小区,至少应建立卡片与持有人绑定机制,通过定期审核、动态授权等方式降低卡片流失风险。
制度层面,要明确物业公司的管理责任。物业不能以“无执法权”为由推诿安全管理义务,而应建立门禁卡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包括实名登记、挂失即时失效、定期强制更换等。对于房产中介等特殊行业人员,可建立行业性的门禁卡管理制度,避免卡片成为中介人员的“职业便利工具”。
比如针对快递、外卖等服务业人员的正当出入需求,与其让他们被迫从黑市购卡,不如由物业或业委会主导,建立规范的临时通行证制度。可通过身份登记、工作时间段授权、通行轨迹记录等方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满足服务需求。这种“疏堵结合”的方式,既能切断非法交易的市场需求,也能提升社区服务的便利性。
电商企业也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通过关键词过滤、图像识别等技术,建立“门禁卡”等敏感商品的预警机制。同时,与公安、住建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频繁出现的违规卖家采取账号封禁、线索移交等处置措施。对于批量出售、跨区域销售等明显超出正常范围的交易行为,公安机关也应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或《刑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查处。同时通过典型案例宣传,提高公众对门禁卡安全重要性的认知。
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社区居民早已从传统的“熟人社会”转变为“陌生人社会”,物理上的近距离与心理上的远距离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背景下,真正的社区安全,需要构建居民、物业、服务提供者、监管部门等多方参与的安全共同体。安全从来就没有一劳永逸,而是需要持续维护的过程。只有多方协同、多措并举,才能让社区居民真正享有“安居”这一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近日,市民王女士反映,一次偶然机会,她在二手商品流通平台看到有人在售卖自家小区的门禁卡,这让她对小区的安全状况非常担忧。
记者根据王女士提供的线索,在“闲鱼”等二手平台上,以“门禁卡”为关键词进行了搜索,发现有不少相关联的内容。有不少卖家在提供卡复制业务,并附有各式各样卡片的照片。卖家表示必须要有原卡,如果买家没办法提供门禁卡的,则不能提供服务。
而王女士担心的主要是另一类卖家,他们直接出售现成的小区门禁卡。“闲鱼”上,这类卖家也有不少。有外省市卖家挂售的商品触目惊心,照片里是堆成小山的各色门禁卡,每张上面都贴了某某小区的名字,商家称是为了方便快递员、外卖员等。将区域选定为上海后,直售门禁卡的也有不少。有名宝山区卖家在商品详情里简明扼要表示“出(售)门禁卡”,并附上小区名称“汇XX苑”;一名杨浦区卖家在出售“延XX村”的门禁卡,称是已经用手机和智能手表复制了感应门卡信息,用不到实体卡,所以便宜出售。
一名静安区卖家“枸XX啡”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在售的商品中,除了“上门配门禁卡”,还有一个商品的文字描述是“彭浦新村小区通用门禁卡”,详情中罗列了“共XX村”“曲XX弄”等不同的十三个小区名,配图则是贴着不同小区标签的门禁卡片。记者点击卖家头像,显示是“90后女生”“经纪人”“主做彭浦共康出租房”,似乎是一名年轻的房产销售。
卖家表示,以上小区的“通卡”都可购买。记者爽快地表示要一起购买五张门禁卡,经过沟通后,与卖家约定在彭浦新村街道临汾路曲沃路交叉口见面交易。7月9日下午2时30分许,卖家骑着电瓶车赶来了。与网络上的信息不同,卖家是名年轻男子,穿着浅色衬衫深色长裤。除了约定好的五张门禁卡,看到记者是个爽快人,他还送了一张另一个小区的门禁卡,以150元的总价一并出售给了记者。聊天中,他透露自己是一名房产中介,称这些卡片是他“从物业公司高价购买来的”。
带着这些门禁卡,记者到对应的“闻X小区”“三X路424弄”“闻X路1223弄”和“曲X路35弄”等小区尝试,无一例外,卡片贴上门口的刷卡区域后,对应的单元门都应声打开。而且,由于记者拿着门禁卡解锁开门,小区内业主们把记者也当成了业主。
只因点了碗粥和快餐就不让坐店里?店方回应:快餐部也属该店,对该顾客感到抱歉
罗家英四度患癌首爆性慾全失!花光积蓄治病“汪明荃无帮过手”:她也没有讲过要帮
重大责任!特斯拉自动辅助驾驶出致命车祸,被判赔2.43亿美元 马斯克回应:将上诉
性能“潮”澎湃!宏碁掠夺者存储携重磅新品亮相ChinaJoy 2025
苹果公司起诉美国小型连锁影院Apple Cinemas,指对方“傍名牌”
荣耀 Magic V5 折叠屏手机获 MagicOS 9.0.1.133 升级
遵守欧盟新规:三星 One UI 8.0 移除 Bootloader 解锁选项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上一篇:上海小区门禁卡为安在“闲鱼”上明码标价生意? 锋面谈论